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——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首次“陸島轉換”,430米長的南泉段第一倉順利“下潛”湖底,10萬平方米湖面重現渺渺碧波。
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西起自常州武進區前黃鎮,止于無錫南泉接無錫環太湖高速公路,全長43.9公里,項目建成后將在滬寧間新增一條高速通道。這條新通道中,最令人關注的就是10.79公里下穿太湖的隧道段。
工程位置圖
太湖隧道采用堰筑法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。先用圍堰將水攔在外面,挖開湖底建隧道,此后每完成一倉主體工程建設,便進行回土、回水作業,逐步恢復湖面。
“你看,從岸邊到湖中的這一片湖面已經恢復約10萬平方米,形成了湖中島施工的場景?;謴秃娴倪@一段,就是剛剛完成首次回水的南泉段第一倉,430米左右隧道順利埋入湖底,完成陸島轉換?!笔〗煌üこ探ㄔO局蘇錫常指揮部總指揮夏文俊對記者說。
去湖底看一看,“潛水”成功的隧道內又寬又高
隨著第一倉下水,湖面恢復,施工車輛再進入“島”上施工,就要從已修建好的隧道內部通行了。鏤空的隧道口頂部,“太湖隧道”幾個鮮紅大字已經豎立起來。
隧道內會是什么樣?記者跟隨項目部施工人員去湖底一探究竟。
太湖隧道兩側行車孔單孔凈寬17.45米、凈高7.25米,中間為管廊。一路向前開,又寬又高的隧道內一點沒有想象中的陰暗感,來來往往的施工車輛在排放有序的工程用料間穿行,顯得很熱鬧。
太湖隧道南泉段入口
大約開了近2公里,陽光從前方洞口灑入隧道。原來,我們已經穿過岸上明挖段、水下第一倉來到“湖中島”施工區??梢钥吹?,前方尚未入水的隧道已經完成了蓋頂,明年3月將進行回土、回水,然后陸續一段段“下潛”入水。
給隧道穿上“雨衣”,“下潛”入水滴水不漏
水下隧道,如何做到“滴水不漏”?施工防水是最為關鍵的一步。為此,在回水之前,隧道主體結構進行了三重防水施工。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是隧道混凝土結構自防水,通過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澆筑工藝,強化混凝土本體質量;。第二重保護是對隧道每隔60米一道的變形縫設置三層防水措施,讓水滲不進來;第三重是隧道外包防水,就是在整個湖底隧道外側再包一層防水卷材,就像給隧道穿上一件雨衣,雨衣外還要再蓋上一層混凝土保護層,從而確保太湖隧道“滴水不漏”。
打開圍堰回水施工中
整條太湖隧道挖出的土可填滿1.6個玄武湖
先圍堰,再抽水,再挖土,然后建隧道,建好隧道再回土、回水,超過10公里的太湖隧道施工過程中,挖出的湖底土方達到1000萬立方米,夠填滿1.6個玄武湖。這其中,有600萬方左右的土將用于回填入湖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回水前的回土施工也很有講究。從隧道外側底開始分段分層回填,首先虛鋪土方30厘米,平推碾壓到20厘米,隨后經過75余層的土方回填碾壓,最終總高度達15米,層層對對對加,仿佛“千層蛋糕”那樣?;赝梁?,隧道頂部高度略低于開挖的湖底高度,隧道便完完全全“藏”到了湖底之下。
夏文俊介紹,東頭的南泉段,與西頭的馬山段,分別向湖中挺進,從目前的圍堰進度看,還有近5公里將在湖中“會師”。整個工程計劃2021年底全線通車。
湖中圍堰中正進行隧道主體施工,明年底兩頭在中間對接
太湖隧道首段430米隧道“下潛”入湖底
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——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迎來重要節點,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已恢復水面,順利實現首次陸島轉換,標志著工程施工進入全新階段。什么是回水?通俗的理解就是:這段隧道被“埋”入了水下,隧道頂部距離太湖水面約4米左右。